快速连接Quick Link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 电话:027-67868297
  • 传真:027-67868437
  • E-mail:ccnuyys@yahoo.cn

友情连接CONTACT US

当前位置: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 - 学术动态

第二十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会议手册简要

发布时间:[2017-09-19 18:16:41]    阅读()次

   

 

论坛主题: 跨语言视野中的功能语言学 (SFL from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论坛时间:2017920-22

 

论坛地点:华中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  

 



 

日程安排

 

                                                                                                                                                 

 

 

 
 

活动内容

 
 

 

 
 

 

 
 

920

 
 

12:00-22:00                  

 
 

专家报到

 
 

桂苑宾馆

 
 

921

 

上午

 
 

8:00-8:30                  

 
 

开幕式

 

(合影)

 
 

华中师范大学校领导致辞

 

开云(中国)官方院长罗良功教授致辞

 

黄国文教授致辞

 
 

   

 
 

外国语

 

学院

 

(3号楼)

 

3504

 
 

8:30-9:10                  

 
 

专家

 

报告

 
 

黄国文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生态语言学的缘起、目标和研究途径

 
 

陈明芳

 
 

9:10-9:50                  

 
 

苗兴伟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生态话语的意识形态效应

 
 

刘君红

 
 

9:50-10:10                  

 
 

   

 
 

10:10-10:50                  

 
 

专家

 

报告

 
 

何伟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itivity System

 
 

李春能

 
 

10:50-11:30                  

 
 

王勇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从句法到词法:汉语中名词并入研究

 
 

   

 
 

921

 

下午

 
 

2:30-3:10                  

 
 

专家

 

报告

 
 

杨延宁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语法隐喻与汉语演化

 
 

   

 
 

3:10-3:50                  

 
 

廖美珍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Metaphors we construct &  organize our text and talk by --  Towards a model of metaphorical discourse

 
 

乔相如

 
 

3:50-4:10                  

 
 

   

 
 

4:10-4:50                  

 
 

专家

 

报告

 
 

于晖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英汉学术语篇知识结构对比研究

 
 

孙亚迪

 
 

4:50-5:30                  

 
 

张曼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口语语域中元话语标记语的多维度分析

 
 

   

 
 

 

922

 

上午

 

 
 

8:30-9:10                  

 
 

专家

 

报告

 
 

彭宣维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说文解字》词义范畴形成中的逻辑-语义关系

 
 

董方峰

 
 

9:10-9:50                  

 
 

常晨光教授 (中山大学)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翻译

 
 

   

 
 

9:50-10:10                  

 
 

   

 
 

10:10-10:50                  

 
 

专家

 

报告

 
 

杨炳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医患在线交流论坛中的人际隐喻

 
 

李东齐

 
 

10:50-11:30                  

 
 

司显柱教授

 

(北京第二开云(中国)官方)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红楼梦》的“译味”

 
 

   

 
 

11:30-11:40                  

 
 

闭幕式

 
 

彭宣维教授总结发言

 
 

   

 

 

 

专家发言摘要

 

 

生态语言学的缘起、目标和研究途径

 

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

 

要: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使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力也逐渐趋向全球性,也就带来了很多全球性问题,包括环境严重污染、自然资源枯竭、气候变化异常、人口快速增长等;从生态角度来看,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这不仅威胁到了自然生态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态的问题就自然地成为人们不得不认真面对和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此背景之下,很多学科的学者就越来越注重用生态学的眼光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生态地审视和反思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同时也预测人类的未来。生态学逐渐从生物学领域被引入到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除了普通生态学和自然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外,人类生态学也发展迅速。人类生态学把普通生态学的原理广泛应用于探讨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这就推动了很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生态学化,因此也就有了生态化运动,涌现很多与生态有关的新兴学科。在语言文学学科中,出现了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学等新兴的研究方向。本报告从生态语言学的缘起、目标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语言学这个新兴的语言学分支进行勾画,同时提出“和谐话语分析”的设想,目的是引起学界对生态语言学的兴趣和关注。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翻译

 

中山大学常晨光

 

 

 

要:本文从功能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翻译的性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语言系统与语篇之间互补关系的有关思想指导下,尤其受马丁等关于示例化的最新研究的启发,本文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个再示例化(re-instantiation)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源语言的文本本身可以被看作为一个意义潜势,不同的译文则是译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解读对这个意义潜势的再示例化。通过对小说《傲慢与偏见》及其不同译本的分析,本研究试图说明再示例化及其相关的耦合(coupling)、意义投入(commitment)等概念对于分析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再示例化

 

 



 

Construction ofthe Chinese Transitivity System

 

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

 

Abstract: Within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is one of the main metafunctions served by language, and refers to therepresentation of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s different types of process.This means that all of our experience in the worl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acertain number of distinct domains, and that these domains can be representedby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consisting of processes. So, how do we categorize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nd how many types of process can be distinguishedi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of Chinese? This study outlines previouscategorizations of experience, and presents our own categorization ofexperience. Meanwhile, we spec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 and thesemantic level of language, and then present an alternative Chinesetransitivity system.        

 

Keywords: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Categorization of Experience; Chinese Transitivity System

 



 

生态话语的意识形态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

 

 

 

 

意识形态是构成社会认知的世界观和对现实世界的表征。意识形态通常借助语言手段隐含在话语中,并通过灌输、维持或改变意识形态产生意识形态效应。生态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影响人类和其他物种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态话语建构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生产和再生产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话语分析通过及物性分析、作格分析、施动性和致使性分析、语法隐喻分析和评价意义分析,可以揭示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生态话语中的运作机制以及语言选择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效应。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话语;意识形态效应;物种主义

 

 



 

《说文解字》词义范畴形成中的逻辑-语义关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

 

 

要:汉语词义的整合特点在《说文解字》中有充分体现,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其生成过程往往涉及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加工程序,相关特征之间具有类似于算数级数与几何级数的演算特点: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乘方、开方;不仅存在单一运算程序,更有广泛的综合运算途径,同时体现了语义范畴化的理性构拟意识甚至非理性默认加工机制。支撑以上现象相关解释的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逻辑语义关系,由此揭示的语言新事实则指向汉语词义范畴的生成理据。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延伸型逻辑-语义关系;增强型逻辑-语义关系;描写;     《说文解字》;词义范畴化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红楼梦》的“译味”

 

北京第二开云(中国)官方司显柱

 

要:金岳霖把翻译分为两种:一是译意,一是译味。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本文认为“译意”是指翻译出原文的经验意义,而“译味”则是再现原文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形式对功能体现的角度,尤其是从体现人际和语篇意义的词汇-语法系统在英汉语中的差别出发,文章讨论了《红楼梦》一些段落及其翻译案例所承载的人际和语篇意义,论述了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气、情态、评价、主位、人际意义、语篇意义、语旨、语式等概念以及形式、功能、语境三者关系的阐述,译者和译学研究者就能找出一条破解“译味”难题的路径,通达语篇承载的人际和语篇意义之彼岸,较好、较易实现对《红楼梦》的 “译味”。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译味;《红楼梦》

 

         

 



 

医患在线交流论坛中的人际隐喻

 

上海交通大学杨炳钧

 

要:作为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交际方式,在线交流能高效解决诸多问题,医患在线交流论坛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线医患交流论坛中人际隐喻的使用特点。首先通过UAM Corpus Tool 3.2 k建立了包含120个医生回复的小型语料库;然后根据人际隐喻理论建立语料标注框架,结合Locher等人提出的语步(discursivemove)的相关分类对语料进行标注,从而深入考察所收集的语料中人际隐喻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结果发现,在回复帖子时医生倾向于使用“概率类人际隐喻”(metaphors of probability)和“频率类人际隐喻”(metaphors of usuality)以降低所做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评估病情与提出处理建议时则倾向于使用“义务类人际隐喻”(metaphorsof obligation)和“意愿类人际隐喻”(metaphorsof inclination),从而增加话语的可接受性。这类话语的特殊之处是,医生往往采用频率类、概率类、意愿类人际隐喻来给患者提出建议,表达一种“义务或要求”。这体现出显著的平等协商关系,促进了这类交流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人际隐喻;语步;医患在线交流论坛

 

 



 

语法隐喻与汉语演化

 

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

要:传统汉语演化研究主要依托语法化理论,强调“重新分析”和“类推”两类演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语法化理论本身的缺陷和相关研究中形义互动分析手段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汉语演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为解释演化产生的原因带来了困难。本研究以语法隐喻理论和汉语历史语料为基础,为汉语演化研究探索新的路径。语法隐喻指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之间的交叉组配关系,其本质是表义需求扩充所促动的形义互动。国内外学者在语言哲学、认知模式、意义发生、文体特征、翻译等领域对语法隐喻做过大量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语法隐喻既作用于共时层面的语义句法调整,又作用于历时层面的语言演化。基于古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的研究证明,语法隐喻在语言演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语法隐喻理论提出语言演进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不断扩充语义资源的需求,并说明了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演变的四个关键机制。同时,语法隐喻理论建构了完备的语义语法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地呈现语言演化中的形义互动过程,能极大增强相关研究的可操作性。

 

为约束研究范围,本文选择汉语演进过程中的四个重要构式为研究对象。汉语演化研究有大量的语料可供使用,但选择起来需要格外谨慎,必须保证语料能反映各历史时期语言的真实情况。由于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在东汉开始逐渐分离,本研究所选先秦到西汉的语料为文言文献,而东汉至清代的语料选自白话文献。为避免语料的片面性,每个历史时期选取两到三种文献。通过分析从先秦到清代的汉语语料,本研究观察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四种演变机制如何对对汉语演化产生影响。本研究表明,汉语演化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凡是符合这些规律的演化就会比较顺畅,能够形成稳定性较高的表达模式。而不符合其中这些规律的演化会逐步被废弃或替代。同时,本研究说明语法隐喻不应被简化为一种语法现象,更不应该被矮化为名物化。本研究证明在汉语的演化过程中,名物化甚至不是语法隐喻发展的主流。语法隐喻更应该成为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思维路径,其合理运用可以为语言演化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语法隐喻;汉语演化;形义互动

 

 

 

英汉学术语篇知识结构对比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于晖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学术语篇的研究发现英汉语篇在知识结构上的异同点。研究知识在教育和学术语篇中的建构对于教育和语言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ernstein, 1999)提出了知识结构理论,但教育社会学框架内的知识结构概念较为抽象宽泛,很难帮助解读语篇实现的具体特征,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解读教育语篇的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尝试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MartinRose提出的“概念理论”)来研究英汉语言学类语篇中知识结构的特征。研究选取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中英语言学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作为语料,从实体、小句中的核心关系和语篇内部的行为序列三个维度系对英汉学术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并对导致中英知识结构异同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出知识结构与知识本身的特性有直接关系;不同的语言是导致知识结构不同的另一原因。该研究现对学习或教授语言差异和学术语篇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学术语篇;知识结构;英汉对比;概念理论

 

 



 

Metaphors we construct & organize our text and talk by

 

Towards a model of metaphorical discourse
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

 

Abstract: Metaphor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for philosophers, linguists and rhetoricians and there is an imposingly greatamount of literature on metaphor. However, traditionally it seems that nearlyall the attention was exclusively directed to identification, comprehension,and in pedagogy, the stylistic or rhetorical function of metaphor. Littleeffort was made to address metaphor in the framework of texts or discourse,that is,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the creation of texture or constructionand organization of texts or talks.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growingawareness of and attention to discourse functions of metaphor. Based on theassumption that human language and conceptual system are fundamentallymetaphorical in nature (Lakoff & Johnson, 1980) and on the present author’s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metaphors (1992, 1999, 2005, 2007,and 2010), the present paper continues to explore how metaphor is exploited toorganize our texts or talks, but the focus 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ractical and workable model for metaph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a(re)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s into textual and textural ones and furtherreclassifications of the latter in terms of discourse levels and also thesurface and deep structures of texts or talks. Examples from a corpus of Chineseand English metaphorical discourse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However,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exclusively applied to written texts analysis. Itis hoped that the present model will be a useful addition to the existingrepertory of discourse models which, among others, include CA, DA and RST so asto contribute to the metaphorical turn in discourse studies and also thediscourse turn in metaphorical studies. It is also hoped that beinginterdisciplinary in nature the study might provide some useful implicationsfor writing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or studyof literature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Key words: metaphor, model,textural metaphor, textual metaphor, discourse analysis      

 



 

 

从句法到词法:汉语中名词并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王勇

 

要:所谓名词并入指的是这样一种构词手段:一个名词性语素和一个动词语素合并产生一个新的动词(Shopen 200711)。并入动词的名词性成分可能是动词作用的对象(故有人称之为宾语并入),也可能是动词的施事、工具、方位等。本文选用名词并入(noun-incorporation)这一术语,以涵盖更多的类似现象。Mithun1984847)称其为词法中最有句法特色的现象。新产生的词以动词为主干,名词意义或弱化或起修饰动词的作用。新的动词不是其构成成分简单的相加,二者并入前后的语义及语法关系有变化,并且在形式、句法、甚至语篇层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实现其独特的功能。汉语中并入产生的动词有及物的也有不及物的,既可以整合在一起,也可以离析开来。本文参照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在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考察现代汉语中名词并入在形式和语义上的特征,揭示出并入后产生的新词的动词性理据。由并入现象可反观汉语的作格性以及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

 

 

关键词:名词并入;动词;及物性;作格性

 



 

 

口语语域中元话语标记语的多维度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张曼

要:本研究基于元话语的反身模式(reflexivemodel),采用多维度分析方法(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利用大型语料库探究广泛的英语口语语域(spoken register)中元话语标记语(metadiscoursemarker)的语域变异(register variation)特征。元话语(metadiscourse)常被认为是“关于话语的话语(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本研究强调元话语的反身性,认为元话语是关于当下语篇的语篇或者作者对自身话语的显性评注(Ädel, 2006)。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语篇视角出发的元话语研究较少关注口语语篇,这些少有的研究也只涉及某些类别的元话语或者某一种口语语域。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口语中的元话语,同时推动计算机辅助的元话语研究,本研究基于大型语料库BNC,采用多维度分析方法,分析口语中各种类别元话语标记语的共现模式,并基于此比较包括非讨论类广播、讨论类广播、照本发言、脱稿发言、公共交谈、随意交谈在内的口语语域中的元话语标记语。研究发现,口语语域中的元话语维度(metadiscourse dimension)有三个:双向沟通、合作组织和话语展示(two-way communication, united organization anddiscourse presentation)。双向沟通维度强调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合作组织维度体现了说话人和受话人在组织和安排语篇过程中的合作,话语展示维度展示语篇的话题和分析过程等。口语语域中元话语标记语的语域差异显著,它们多用于对话(dialogue)和机构话语(institutionaldiscourse)中来强调互动、寻求合作和展示话语。

 

关键词:元话语标记语;口语语域;多维度分析;口语元话语维度;语域变异